【汽车知识】测试证明,补胎液没用

2017-09-12

开车上路,最让司机扎心的事,就是轮胎扎到钉子了!


为了不让司机换胎,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花样繁多的补胎液,价格也不贵。买瓶补胎液在车上,似乎就有备无患,关键时刻能顶上。但是补胎液到底能不能救“扎胎”的司机于水火之中呢?测试的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测试准备

测试开始前,准备了轮胎、钉子以及螺丝刀。干吗?扎洞啊!

选用直径在3.42-3.82mm之间且长度不一的钉子——确保能造成轮胎漏气,同时又没有超出补胎液所能够修复的孔洞范围。因为补胎液对孔洞修补有一定范围要求,过大钉子扎出来的孔洞不能填充。通常而言,补胎液只是对6mm以下的孔洞有修复效果。太小的钉子也不行,扎出来的孔洞太小,不会造成轮胎漏气,起不到测试效果。

还准备了矿泉水和两种不同价位的补胎液。水是用来观察轮胎漏不漏气,目测和用手感受不准确。

补胎液品种繁多,在某宝上大量有售,价格从8-60元不等,且有各种促销。包装不同,但工作原理大致相同。我们选择其中两种,一种是“9.9元包邮,买二送一”的,另外一种是“53元,保证正品”的。

补胎液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为确保公正性,每次使用之前,我们都仔细研读说明书——读汽车使用手册都没这么用心读过。

测试

先上场的是“9.9元”补胎液。

需要先将轮胎气门芯拆掉,将补胎液摇晃均匀,再灌进轮胎里。补胎液灌进轮胎之后,立即给轮胎充气;充气之后,转动轮胎,让扎钉的位置处于最下方,垂直于地面,使补胎液能最大限度地进入孔洞内。按照说明书,当轮胎外侧孔洞处有补胎液外溢,表明已经修补完毕,可以放心驾驶。

按照说明书做完一切,泼上水,发现原本漏气的孔洞,依然在漏气。看错了?再泼水,孔洞仍在冒气泡。虽然漏气程度比使用补胎液修复之前要小,但再小的漏气也是漏气,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中间有个小插曲,灌进补胎液之后,使用车载充气泵居然充不进气,补胎液堵住了气嘴,原因是气压不够,只能求助于汽修店的大功率充气泵。

结论:促销产品——便宜没好货,修复完还漏气!

号称“53元正品”的补胎液使用效果是不是有不同?

按照说明书,这款补胎液需要先将轮胎内的气体排掉,将钉子事先拔出,再灌进补胎液。灌进补胎液之后,立即充气,再让车辆慢行1-2分钟。做完这些,理论上就可实现自动补胎的效果。但现实与预期有点远,虽是“高价正品”,依然没有起到补胎和应急的效果,泼上水,孔洞依然在冒气泡。

随后,我们一口气在不同位置扎进三个钉子——验证补胎液发挥的效用是否与“运气和人品”有关。按照说明书操作完毕,在第一个扎钉处泼上水,看得见气泡,说明轮胎仍然在漏气,第二处和第三处也是如此。为避免操作错误的可能,又进行一轮测试,仍然没有出现成功补漏的情形。

结论:高价正品,结果和便宜货一样,没用

有意思的是,购买“53元正品”的补胎液时,随产品赠送牛筋胶条。我们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也进行了“牛筋胶条”测试。

牛筋胶条本就是应急补胎较为传统的方法,先将孔洞扩大,再用专用工具将牛筋胶条插入孔洞内,涂上胶水,最后再抽出,将多余的牛筋胶条剪掉。

按照传统做完这一切,泼上水,扎孔被堵住了,轮胎居然不漏气了。意外吗?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单是看,就觉得靠谱,牛筋胶条将孔洞密实地封闭起来,简单实用。

结论:牛筋胶条?有用!

测试结论:补胎液没效果,操作还折腾

此次测试,选在平坦的停车场,旁边有汽修店支援,才能顺利给轮胎充气。真要是在半路上抛锚,灌进补胎液之后,补胎液堵住气嘴,小功率的随车充气泵不见得能够给轮胎充气。

测试之后,结果相当清晰。补胎液所谓的“一分钟补胎,不用换胎”的宣传,水分太大,忽悠成分居多。我们建议消费者千万不要相信。因为使用补胎液,更为常见的结果是:修复不成功!而且太折腾!一番折腾之后还是要换胎。

建议:一旦遇到轮胎扎钉,最稳妥的做法是,先将钉子拔掉,找最近的汽修店进行补胎。一时半会找不到汽修店,不要犹豫,直接换上备胎。已经买了补胎液,那就直接扔了吧!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