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轮胎都来了,轮胎人还有活路么
主人公:互联网创业者 吉陆 初次见到吉陆,面前是一个皮肤黝黑、穿着工装式背带裤的男人,丝毫没有互联网创业者身上的尖锐感,反而像一个流水线上刚下来的工人。 大学毕业后吉陆进入普利斯通,把销售、售后、生产、轮胎翻新等工作做了一个遍。2013年吉陆离职创业,在唐山做大型货车的轮胎租赁生意。两年的时间里,这种模式在市场、用户量、利润、使用黏性等方面得到验证。吉陆觉得时机到了。 历练十年,打破陈规做轮胎租赁 在轮胎行业历练了十年,吉陆深感行业弊端太多,他决定打破行业陈规,建立一个按需付费的轮胎租赁服务平台。 2016年5月,我爱轮胎网正式上线,吉陆开始把验证成熟的业务模式通过互联网进行大规模复制。上线一年的时间,我爱轮胎网年营业额达到4000万,并获得了春晓资本和慧聪网6000万Pre-A轮投资。 截止目前,我爱轮胎网已经签下了德邦、赤湾、浩宇、新奥等几十个车队客户,为5000多辆客、货车提供轮胎租赁服务,租赁费每公里低至1分钱,能为客户平均节省30%-50%的轮胎采购成本。在上游,我爱轮胎网签下了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佳通4大轮胎厂为其供货。 “车队的需求就是省钱、省事、省心,并且行业里最起码还有30%的成本空间可以压缩。” “高端品牌轮胎被白白浪费掉了” “我们希望能够改变客户的采购方法,自下而上重塑行业。” 在吉陆眼里,中国轮胎市场非常不成熟。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三家轮胎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高达50%,但在中国加起来却不到5%。 中国发达的低端轮胎产业,把用户都教育成了价格“敏感者”:用户们在乎的仅仅是售价,而非轮胎使用的边际成本。 低端轮胎价格便宜,但使用寿命短。高端轮胎虽然性能卓越,但如果没有好的保养或使用不当,就难以发挥出其价值。 砍掉一半轮胎成本 “任何一个车队到我们这来,基本能把它的全年轮胎总成本打个7折,甚至是5折。”吉陆说。 在上游,由于我爱轮胎网是集中采购,因此能拿到相对较低的采购价。在下游,我爱轮胎网通过保养服务、轮胎翻新技术等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然后再把轮胎以一个较低的价格租出去,按里程收费,每公里使用成本低至1分钱。 数据化运营,建立轮胎管理档案 随后,吉陆团队将用户、轮胎、服务搬到线上,实现数据化运营。 具体来说,我爱轮胎网会给客户建立一个轮胎管理档案,通过植入在轮胎里的芯片,用户可以追溯每一个轮胎的使用情况和详细透明的花费情况。平台也可以像共享单车那样出租轮胎、获取用户,也会通过芯片收集的数据进行轮胎的实时监测,判断损耗情况并及时做好保养服务。 刚开始时,吉陆的模式并不能得到供应商和用户的支持。对轮胎厂而言,零售商是其主要的销量来源,它们担心和我爱轮胎网合作会影响到自己的销量。但由于我爱轮胎网提高了高端轮胎的市场接受度,米其林等高端品牌开始转变态度,从拒绝合作转为积极扶持。 对于用户而言,这种按需付费的模式一开始也很难接受,担心这样的使用成本会更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首批用户发现能节省30%-50%的成本后,便开始通过口碑传播推荐新用户使用这种服务。 一年的时间里,我爱轮胎网已经签下了几十家车队客户,大的客户有上千辆货车,小的客户也有上百辆。由于我爱轮胎网的服务合约都是2-3年的长约,吉陆估计明年我爱轮胎网的营收能涨10倍。 每年中国的轮胎市场总体销售额高达5000亿,这还不算轮胎保养、维修等服务后市场。在这样一个大市场当中,轮胎租赁这种和共享单车很相似的标准化服务很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在吉陆看来,“这是一个千亿规模、万亿市值的大生意”。 但是,轮胎租赁是一个重资产的项目。由于我爱轮胎网是以采购的方式获取轮胎,因此需要像共享单车一样前期投入巨量资本。此次Pre-A轮的6000万融资,大多将用于轮胎的采购。 目前我爱轮胎网已经在北上广深、武汉、郑州、长沙等二十多个全国重要物流集散地进行线下服务网点布局。 本文源自小饭桌新媒体记者石富元,转载请注明出处
商务合作:9863802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