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轮胎为什么总“不听话”?专业解析轮胎水漂现象
你是否有遇过雨天失控打滑的经验呢?其实这是一个名为水漂现象的原理,当积水深度达0.25公分、小型车行车速度达时速91公里即有可能发生方向盘与煞车完全失去作用而无法控制车辆的水漂现象,此现象最早是1963年美国太空总署的科学家在研究飞机降落积水跑道为何会发生失控打滑时所发现的,又称为轮胎浮升或水浮现象,在日本则称为水膜现象。
当车速较低时,车辆轮胎与路面能保持完全接触,驾驶人尚能有效控制车辆;而高速行驶的车辆,水会成楔状侵入轮胎接触地面的前端,速度愈高、侵入的量愈多,最后轮胎将完全离开路面而漂浮在水面上滑行,以致于方向盘与煞车完全失去作用而无法控制车辆,这种情况就叫做水漂现象。当驾车行驶于湿滑路面,如果不能从后视镜分辨轮胎驶过路面之轨迹,那就表示已发生水漂。
1、积水深度:只要其他条件达成,积水的厚度达0.25公分以上时水漂即可能发生,驾驶人不可不慎。
2、积水黏稠度:路面的积水中若含有油污或灰尘,其黏稠度高时,车辆较容易发生水漂现象。
3、行驶车速:水漂之形成必须靠车轮与路面积水的相对速度,此相对速度愈快水漂发生机率愈高。小型车行车速度达时速91公里时,就可能会发生水漂,因此车辆行驶中发现路面积水时,最有效避免水漂的方法就是降低车速。
4、车辆总重:车子的重量可以将积水挤压分散,因此车辆愈重,水漂较不容易发生。
5、轮胎胎压:胎压与水漂发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胎压不足时车辆较容易发生水漂。因此必需依原厂指示维持标准胎压,而行驶高、快速公路时,应比标准胎压要多3%~5%。
6、轮胎宽度:轮胎宽度影响轮胎与积水接触的面积,从而影响水面承受的压力,因此胎宽较窄的轮胎较不易发生水漂,而胎宽较宽的轮胎较容易发生水漂。
7、胎纹深度:轮胎上胎纹的功用主要在于排水,使轮胎能切水前进,避免发生水漂、滑溜,因此胎纹深度不足的轮胎较容易发生滑溜。我国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规则即明文规定汽车胎纹深度不得低于1.6厘米;机车也不可低于1厘米。
8、胎纹设计:横向胎纹的功用是将路面积水往轮胎二侧排出,使轮胎能接触真正的地面、获得抓地力。纵向的胎纹,那则是用来增加轮胎前行的循迹性。因此,胎纹设计良好与否攸关行车安全,不可不慎。此外,胎纹助于热交换的进行,使轮胎在高速行驶时,能充足的散热,避免温度过高而爆胎。
更多精彩文章 2、轮胎人英雄会 2017中策杯“最强技师”扒胎技能比武大赛正式开启 3、性能一目了然 详细测试邓禄普ENASAVE EC300+ 4、环保督察 多家轮胎店因废胎问题被要求停业整顿!这不公平!
文章来源 | 宁波成都建国WEY 网络网络 责任编辑 | 潘姗姗
投稿联系 | 彭冲冲 pengchongchong@mrluntai.com
商务合作 | 杨女士 yanghuifang@mrluntai.com
点击【阅读原文】
参加报名
中国最好的100家轮胎店等你抢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