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反转、价值回归 天胶涨途仍在路上
四季度以来,商品期货成为国内金融市场资金和注意力的中心。以黑色为首各类产品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上涨势如破竹。橡胶表现同样抢眼,主力1705合约自8月31日的12220上涨至11月28日的19615,最大涨幅达到60%。
回顾此轮涨势,表面上看得益于资金充裕背景下资本对期货产品的青睐;橡胶本身供需多层面的改善也不可忽视。
期市成为资金蓄水池 增量资金做多情绪持续旺盛
商品期货在2016成为各路资金追逐的重点。
人民币贬值引发的通胀预期也让市场对于商品未来的走势信心不断增强。期货市场逐渐成了各路资金的蓄水池,且增量资金普遍对于商品走势保持高度的乐观,做多情绪持续旺盛。年度周期来看,目前很多商品的涨幅已接近翻倍,产业资金已习惯了熊市的环境和节奏,如此涨势令很多从业多年的人士大感讶异。
胶市需求超预期改善 过剩局面得到逆转
资金看多在基本面得到了印证和配合。
本年度橡胶需求超预期改善,供应则仍受到前期低价抑制和天气等因素干扰,释放不及预期,年内橡胶平衡表得到修复,供应缺口已然出现,给予资金进一步参与做多的机会和理由。
全球天胶供需平衡一览
从数字来看,2016年全球天胶需求增幅可达4%,增量部分近50万吨,其中中国增量部分增长超过30万吨。
今年是中国轮胎产销大增的一年,海外经济的回暖带来出口订单激增,国内重卡大规模换车推动配套市场火爆增长。
粗略估算,全年全钢胎天胶消费增长(爱基,净值,资讯)可达22万吨(全钢配套增量约8万吨,出口近10万吨,替换约4万吨),乘用胎天胶消费增长近8万吨,乳胶消费增量在6万吨左右。
与此相对应,低价和不确定因素对于供应的负面影响仍在体现。
低价导致劳工的招募不足,胶园无法充分开割,马来、中国产量继续负增长,泰国北部、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地增幅也明显放缓;本年度东南亚气候整体异常,开割延迟,雨季雨水过多,对产量影响明显;此外政治因素也在影响供应,缅甸政府与地方武装开战影响了云南部分工厂年底的原料供应。
据ANRPC报告显示,前十个月马来产量同比下降9.9%,中国下降7%,泰国仅增长2.9%,印尼增长0.5%,越南相对稳定,达4.4%。预计全年全球供应增幅在2%以内。
据了解,下游轮胎企业的火爆形势还在延续,目前订单普遍排满,春节前开工仍居高不下。原料端从11月底、12月云南、海南开始,东南亚产胶区将陆续进入停割期,新增供应逐渐减少,市场将考验停割期期间库存存量,供不应求局面仍将延续。预期2017年度二季度,现货矛盾将会继续体现,二季度大行情可期。
供应链经过重整 价值回归和库存回补将持续
从更长的周期角度来看,天胶经过连续6年的下跌,整个供应链受到严重的破坏,当前从价格开始的修复将持续展开。
过去数年,上游在跌价过程中受损最为突出,长期的极限低价已突破成本区间,引发胶农的弃割、胶工的短缺、加工厂的破产整合。中游贸易流通环节持续被动去投机、去库存,大浪淘沙后现货层面的做空能量已然消减。下游则长期维持低库存的采购策略,但受益于原料持续低价、终端市场需求扩张,整体规模和利润继续增长。
当前的反弹,是对天胶整个供应链价值分布的修复,未来上游的困境将得到改善,全行业的库存回补将进一步展开。天胶将伴随其他商品在宏观面、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多重利多叠加影响下,价格重心继续稳步上行。从长期看,天然橡胶中长期做多价值确认。
(文章来源:诗董橡胶 责任编辑:王旭斌)
点击【阅读原文】
车与轮带你直击第十届亚洲埃森轮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