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康师傅因质量问题解散了 那轮胎呢?
台湾康师傅自2017年1月1日解散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很多吃瓜群众都在惋惜康师傅方便面为什么不能“长相厮守”,误以为是康师傅控股解散了。虽然康师傅控股澄清台湾康师傅主营业务是方便面生产设备的租赁和进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生产经营,但是回想台湾康师傅近些年一系列的油品事件,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导致丢失消费者丢失市场促进了本次解散。
台湾康师傅问题油事件最早发生于2013年11月,当时在台湾地区曝出的橄榄油掺铜叶绿素事件,随后在2014年9月,又发生了“馊水油事件”,康师傅发布公告,确认该公司部分产品使用了地沟油作为原料的劣质猪油。2015年后,台湾康师傅也已不再生产销售康师傅方便面,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实质营运业务。
从台湾康师傅走向灭亡事件可以看出,产品质量问题对于企业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回过头来看轮胎行业,轮胎产品质量问题被投诉被曝光的时间也屡见不鲜。
前几年的锦湖轮胎因违规使用返炼胶被炒得沸沸扬扬,315曝光了锦湖轮胎的原料掺假,以返炼胶代替原片胶,给装配其轮胎的汽车带来安全隐患,这也成为了中国轮胎行业的首次召回案例。
2107年已经开始,统计2016年关于汽车轮胎的投诉量高达538宗,对比2015年的508宗略有上升,同比上涨5.9%,反映出了我国对轮胎质保标准的缺失而导致消费者不满。
【普利司通轮胎暴裂问题持续不断 】
通过查看数据,其中发现了大量轮胎爆裂的案例都是与普利司通轮胎有关,截止到目前,有关普利司通的投诉案例已上升到127宗,这也说明了该品牌轮胎有可能在某个批次上存在着质量缺陷。
消费者层面对于轮胎的认知相对还比较弱,大部分处于“只认品牌,不看质量”的阶段,这会让某些企业有机可乘。轮胎行业层面,缺少轮胎质保一标准,轮胎质保期的决定权在企业手上,三年四年五年参差不齐,又呈现出混乱的局面。而轮胎作为汽车上的易损件,三包法又很难照顾到。
有人说,“同一批轮胎的配方和硫化过程是一样,如果说轮胎质量真的存在问题,那会是批次性的问题。”那么,对于每批次轮胎的服务,不就是对消费者对品牌的负责么?保证产品质量,从原料、存储、生产、运输等等方面严格把关。质量就是生命线,消费者有着充分的购买能力、选择渠道和选择权利,质量就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也就是台湾康师傅解散告诫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