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企业不应局限于标签制度
2017-08-09
近日,赛轮金宇总工程师朱作勇接受了记者采访。
他从一名技术人员的视角,结合赛轮金宇的生产经验,对轮胎信息化及标签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信息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赋予轮胎产品强大的生命力。”他说。
信息化为何不可或缺
在不少轮胎企业眼里,信息化和自动化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发展动力。
对此,朱作勇认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能保证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一直处于可控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超出标准的情况发生,监测人员能够立即发现,并根据监测数据提出解决办法。
据悉,赛轮金宇使用信息化管控系统,已经实现产品从原材料进口到售后三包的监控全覆盖。
据朱作勇介绍,该公司旗下每条轮胎都拥有一个社会代码,通过这个代码,可以查到轮胎是何时生产、由谁操作,甚至能追溯到原材料的采购及使用状况。
他说:“全生命周期管理一直覆盖到我们的经销商手中。如果他们有需要,可以看到轮胎的全部监测数据。”
不局限于标签制度
最近,轮胎标签制度引起行业热议。许多国内企业和外资品牌,都将关注重点放在标签的申报问题上。
朱作勇的观点则显得与众不同。
来源:天然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