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门店“死法”之:俄罗斯“套娃”现象

2017-09-14

在与维修技师在进行交流的时侯,我们会发现现阶段技师的专业水平与专业度越来越低,“专业人士不专业”现象比较突出,比如:

1.请问发动机油底壳螺丝扭力是多少?轮毂螺丝扭力是多少?不知道

2.空气滤可不可以用气枪去吹?为什么?我们都是用所枪吹的

3.为什么火花塞会拆断?为什么会出现漏检的现象?为什么不使用规定的专业工具与设备?这个不会用或者太麻烦

4.扭力扳手如何使用?沸点检测仪好如何使用?冰点检测仪如何使用?不会用

如果上述的现象在你的汽修厂也时有发生,十分遗憾的告诉大家,你的员工已经走进了“俄罗斯套娃”怪圈,就是师傅不想用,学徒不会用。

什么是“俄罗斯套娃”怪圈

俄罗斯套娃,是一种儿童玩具,大娃套着小娃,小娃里面还有更小的娃。一般是三层到五层的,只是一个比一个小;套娃怪圈经常出现在职场,是指人们喜欢招选与自己类似但比自己“能力弱”的人为自己的下属。而汽修厂的套娃现象,就是师傅带学徒经常出现的状况,在我国有个谚语:武大郎开店,一个比一个矮

“俄罗斯套娃”现象带来的危害:

1.汽修门店的技术水平会越来越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缺少安全感,能不教就不教,教会了也没有什么好处,从而造成客户不断的流失,不能行成积累与成长

2.员工成长体系无法建立,师傅不愿教、学徒留不住:(1)不同的角色注定有着不同的需求,师傅最希望的定位是找到价值感与尊重,价值感来自于别人搞不定的故障与问题,他能搞的定;同时得到大家的尊重,最大的想法是“钱多、活少、有发展”;(2)而学徒的想法就更简单,现阶段苦点、累点、钱少点都可以,但要学到技术,今后有所发展,如果钱也少、技术也学不到就只有离开了

3.汽修厂老板受制于“大师傅”,相信很多汽修厂老板都受过或正在受“大师傅”的气,关键原因也“俄罗斯套娃”现象有关;从而造老板想要改变,而困难重重,经常来自员工的不支持、不配合。

解决方案:

1.从薪酬体系的角度入手,师傅的需求就是“钱多、活少、有发展”,那如何能做到钱多、活少了?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师傅如果要少干活多拿钱,唯一方法就是把各种技术教会学徒,同时拿着《好快省45项点检表》一个一个让学徒去检查,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行成利益共同体,这是两种完成不同的主观能动性,而所创造的价值也有很大差别,客户感受到的服务是有“温度”的。

2.从职业规划角度,增加师傅安全感:对于有培养价值的师傅鼓励向店长去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另一方面“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这个准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本人准备好;另一方面是员工下属准备好,如果只是本人准备好,而下属没有准备,那这个人永远与得不到提拔,为什么?因为他走了没有下属可能替代他,所以他永远也不用提拔。

4.规划化的作业流程与作业规范:汽车保养与维修是个技术活,不是大家认为的“一把螺丝刀、一把扳手”就可以做保养或维修,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的作业流程与作业规范化,才能保证从报修制到检修制的转变,不漏项、不牺牲质量为代价。

“俄罗斯套娃”现象,是人性的弱点的真实表现,越是一线员工,越是要关注人性中是真实的一面,当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时,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手段就是与经济利润挂钩。所谓的管理就是管人、就是管理人的需求、就是管理好员工与客户的需求。

来源:遇见汽车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