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汽车后市场10大发展趋势与解读
2018年中国汽车的平均车龄有望超过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有望迎来新的繁荣。综合多位业内人士观点,我们为您盘点2017中国汽车后市场十大发展趋势。
汽车后市场从“模式探索”的1.0阶段逐步过渡到“产业纵深”2.0阶段。1.0阶段以“2C”为主的互联网创业,新进入者较多,但成功很少;2.0阶段以行业打拼多年的老兵为主角,对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洞察,对企业“达成共识”和“动员最广泛力量”的能力非常重要。
制约维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还在于内部治理(集客与客户关系、配件供应链、技师),中国汽车后市场正是处于建立汽修连锁品牌的大好机会。窗口期也许就3、5年,错过就是永远错过了。
而对连锁维修企业而言,提升专业能力和客户体验才是关键——专业能力有助于建立口碑,口碑基础上塑造品牌,会更好成就“连锁化”。
供应链企业本质上是大投入的高科技企业,需要强大的零售和配送网络、高效协同的物流管理、精细化的库存管理、高水平的资金管理,而不是低水平的价格竞争。
配件供应链成为汽车后市场兵家必争之地:大部分经销商企业依托平台,找准定位,提供差异化、不可替代的服务,重点做好每一个区域的客户关系,是立足根本。
中小汽配经销商找准定位越来越重要:一是不断提升在细分领域的专业性,二是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务、经营好修理厂的客户关系。“客户关系”是难以被电商取代的。
2017年B2B供应链仍将是后市场重点,大玩家会越来越多:
一是以京东、阿里为代表的平台级电商;
二是以途虎、汽车超人等平台为代表的B2C电商;
三是以上汽车享配、北汽好修养、上汽通用德科等主机厂玩家;
四是保险公司以“认证配件”方式打造事故车供应链闭环;
五是康众汽配连锁、巴图鲁汽配铺、快准车服等原有玩家持续获得战略资本或产业资本的不断投入加持。
车险费改启动之后,保费持续下降趋势不可逆转,保险公司重心聚焦在理赔层面的“节流”,从筛选优质修理企业、构建认证配件流通体系等方面入手,势必将主导事故车产业链的发展。
2017区域连锁并购会时有发生,但是全国性的并购尚难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在我国汽车后市场优质资产还未企业化,并购并不实际,也难以买到核心优势,阻止新进者;非优质资产并购无意义。
主机厂、保险公司、4S集团以及产业资本等大玩家关注独立售后带来的影响是:所有玩家都在拓展自己的空间,推动从配件生产、销售,到洗美装、维修保养、机电维修等服务领域的全价值链整合与覆盖。
4S虽然在车主维修保养上获取更大市场份额,但面临巨大挑战:价格贵且不透明,网点少不方便,新车车主流失率居高不下;拥有更好品牌识别和地理位置等优势的连锁店,是获取4S店流失客户“红利”的最大赢家。
对于单个维修企业而言,要做好三平方公里的客户体验,通过信息化掌握车主和车辆的“小数据”,建立维修企业自己的O2O体系,提供“管家式”服务构建与客户的信任关系最为关键。
汽车后市场有两个消息:
坏消息是车辆平均行驶里程下降,车主年平均维保频次和维保支出在下降;好消息是汽车保有量仍在高速增加,后市场总体规模仍在快速扩大;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48亿辆。
(文章来源:AC汽车)
轮胎生意财神到
点击【阅读原文】看看就知道了